欢迎访问东莞市巨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!
硅胶表面处理剂与底涂剂在功能上均用于提升硅胶表面的粘接性能,二者在作用原理、使用时机、适用对象、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。了解这两类产品的区分,有助于正确选型与优化加工工艺。
表面处理剂主要用于硅胶原始表面的活化改性。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调整,在硅胶表面生成可与其他材质反应的功能层,使原本惰性的表面具备一定的附着活性。该类产品常用于模压、注塑、喷涂、转印、点胶等前处理步骤,提升界面能,增加材料之间的初始附着力。
底涂剂则属于粘接体系中的辅助层,主要作用是作为胶水与硅胶之间的过渡层,增强胶水对硅胶的浸润与交联能力。底涂剂通常在表面处理后或清洁后使用,涂布后需一定时间干燥,形成稳定的附着膜层,为后续胶水铺展和固化提供良好基础。
在工艺流程中,表面处理剂一般用于前端预处理,底涂剂用于胶水施涂前一步。部分工艺中可同时使用两者,表面处理后再施底涂,再进行胶合或注塑包胶等操作。两者不能完全互替,如表面处理剂不能替代底涂剂的中间层功能,底涂剂也无法完成硅胶表面的初步活化。
产品形态方面,表面处理剂多为低粘度溶液,适合喷涂、擦拭、浸泡;底涂剂则粘度较高,适合刷涂、点涂、滚涂。处理剂更多用于硅胶原材,底涂剂则多用于胶粘体系,特别是在金属、玻璃、塑料与硅胶结合的结构件制造中。
工艺设计时建议根据材料体系、胶粘环境、粘接强度需求进行产品选择。必要时参考材料兼容性测试结果,避免体系冲突或胶合失效。